从黄沙漫天到绿荫蔽地 莘县马西三代心血浇灌万亩绿林
??鲁网8月14日讯(记者 泮晓阳 实习记者 连恒龙)8月13日下午,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“黄沙作底 绿意为墨——聊城70年治沙史诗的世纪答卷”主题记者见面会,莘县国有林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向辉系统介绍莘县马西地区70年治沙奋斗史。
??向辉表示,马西地区风沙灾害始于黄河第三次大改道,遗留的“西沙河”故道贯穿今聊城五县区,全长165公里。泥沙沉积导致土地严重沙化,冬春风起时沙埋农田、拔根毁苗。
??为改变这种情况,上世纪50年代初建国营王奉苗圃,1980年按省计委批复扩建,征沙荒地8005亩,成立“国营山东省莘县马西林场”,开启大规模造林。与此同时,实施中国政府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的2606项目莘县部分,分两期造林6530公顷。
??从建场到现在,经过三代人70余年的接续努力,主场区拓至万余亩,辐射形成十万亩绿色长廊,并发展为全县木材产业集散地及森林景观区。特别是夏季,浓荫蔽地,绿盖遮天,风清气爽,环境宜人。
??在这场治沙斗争中,有许多值得铭记和传承的精神力量。一是公仆情怀。1981年,援藏归来的孔繁森任莘县县委副书记,亲力推动2606项目落地。调离后仍心系林场,二次进藏期间多次来信询问管护情况。二是三代传承。从20世纪50年代拓荒者到今日护林人,其七十年“永不言败、代代相承”的治沙精神,正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鲜活注脚,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扛起奋进大旗。
责任编辑:连峰